您现在的位置:温州都市在线 正文
  日前,温州银行联合当地公安对一起涉嫌“反催收中介”“投诉代理”的诈骗案件开展专项调查,为当事人石先生免除了可能进一步遭受的资金损失、信用风险和法律诉讼。

  石先生在信用卡逾期后,一直为筹集还款资金奔波。一天,他在浏览短视频时发现,一公司自称可以帮助消费者消除不良征信、协商还款。石先生信以为真,前后累计向这家公司支付了各种名目的“服务费”6500元。而后,在专人“指导”下,石先生不断捏造事实并向监管部门投诉,缠访闹访。这期间,该公司还不断地继续以“修复费”“结清费”等名目诱使他支付高额费用。

  经过温州银行员工的深入沟通,石先生幡然醒悟,明白所谓的中介公司提供的协商“技巧”只是煽动主动逃避债务或以违法手段拒绝还款,甚至提供伪造的贫困证明、虚假病例、艰难处境、专业话术等,不仅不能改变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债务关系,反而还会加重债务负担、影响征信记录,并有可能被套取个人信息资料,产生被贩卖、泄露的风险。在石先生的配合下,现涉案中介公司已被立案。

  “部分消费者由于缺乏个人消费规划和财务管理经验,未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消费,导致出现信用卡逾期的情况,焦头烂额之际往往被有心之人趁虚而入,宣称提供债务优化、律师解答、债务协商、债务诉讼、协商谈判等服务,借机以‘反催收中介’‘ 投诉代理’等形式进行诈骗。”温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金融消费者轻信“反催收”“投诉代理”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资金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浙江银保监局联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等多部门出台《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明确“反催收”“投诉代理”“代理维权”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对此,温州银行建立了多元化的金融消费者纠纷调解机制,依托消保“一平方”、金融“共享法庭”,为温州金融纠纷快速化解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只用了5分钟,线上就完成矛盾调解,真是太高效了。”近期,温州市民周女士通过共享法庭的“浙江解纷码”模块,签署了银行、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客户三方的调解协议书,顺利实现在线调解。

  之前,周女士在信用卡逾期后一直努力筹措资金还款,但因其工作变更,资金压力更加大了。她积极与温州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沟通,达成初步调解意向,并在当天通过当地的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协商一致,达成调解。

  据介绍,温州金融“共享法庭”现有一支20名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丰富调解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组成的调解队伍,引入标准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网、裁判文书公开网等系统,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审理模式,探索对金融纠纷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审理。自创建以来,“共享法庭”已成功实现网上立案380次、开庭40次、参与执行事务73次、指导调解14次,涉及金额约6.6亿元。

  此外,温州银行还充分共享“共享法庭”的司法资源,发挥其普法功能,做好消费者宣传教育。该行积极参与温州中院组织的在线庭务主任和调解员培训,邀请资深法官、律所专业律师开展法律专业知识培训。近期,该行“一站式”教育示范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将于本月底正式推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