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温州都市在线 正文
  小微、民营、涉农、制造业贷款余额持续列全国第一;无还本续贷余额全国第一;全国首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慈善信托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率先落地全国省级农信联社改革“第一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放金额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不良贷款率全国最低……“浙”里非凡十年,浙江银行业保险业以排头兵的姿态和改革先行者的担当,充分发挥金融改革承载地、试验田作用,奋力开拓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9月27日银保监会第294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围绕大力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浙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奋进和变革取得的重要成就。

  十年来,浙江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金融服务质效实现重大跃升,首创“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无还本续贷”“中期流贷”等金融服务,无还本续贷余额超7500亿元。银行业各项贷款破18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超12%;保险深度从2.72%上升到4.05%,密度从每人1610元升至4547元。

  十年来,浙江为全国金融改革先行探路,率先落地省级农信联社改革“第一单”,首创“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人才创业险”等一系列创新模式,首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全面推行保证金领域保险运用机制,率先建成省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释放出强劲的“磁吸效应”。

  融资畅通以民为本

  2020年起,浙江银保监局将企业财务化视角引入农户贷款模型,指导银行机构借助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及村委会等渠道采集信息,编制反映农户家庭各类资产、收入、负债情况的报表。基于净资产统筹考量,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破解致富路上农村最小的生产单位——农户家庭的资产盘活难题。

  “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在台州、衢州等地一经试点推出,迅速使试点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户均授信额度分别增加12.5万元和8.76万元,台州试点第一年即有17亿元担保贷款转为信用贷款。2021年10月,浙江银保监局正式将这一融资模式推广全辖,逾30家农商行新建或改建信贷业务系统,主要涉农银行及部分地区城商行、村镇银行积极运用。6月末,银行机构已为浙江270万余户农户建立家庭资产负债表,覆盖总数的四分之一,六成以上获信。

  “对于传统农户信用贷款模式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把农户各类难以抵押的资产和道德、人品等都纳入资产估值。”包祖明在会上介绍。如衢州江山将农户宅基地资格权价值、生态存单收益权价值、个人碳积分纳入“资产负债表”,舟山将暂时无法抵押登记的渔船主机功率作为增额指标纳入评估,较光船价值提升近1倍,均盘活了“沉睡”资产的金融价值;衢州柯城的金融机构联动司法部门获取农户尊法学法用法行为规范指数,对示范农户给予最高80万元“法治信用贷”额度和50BP利率优惠,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可以说,银行建立“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也是对农户精准画像和帮助提高家庭财产管理能力的行动。

  在流动人口约占常住人口43.4%的浙江,来自法人银行的超750亿元贷款以新市民金融形式,一样支撑着“新”城市人安居、创业等红利的公平获得。

  浙江银保监局完善租赁住房贷款产品体系,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支持,6月末全省住房租赁贷款近318亿元,同比增长96.3%,助力新市民群体“安居梦”。强化银担合作,推广“青年贷”“创业贷”等利率较低的小额信贷,同期省内主要法人银行相关贷款余额超200亿元,助力“创业梦”。保险机构以灵活投保、平台对接、集团投保等方式,对快递、外卖等从业群体提供专属保险保障,将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拓展至新市民群体,助力“安全梦”。全省54家银行与省人社厅建立工资支付管理体系,推广保证金替代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超3100亿元,助力“幸福梦”。

  “金”牌管家保障多维风险

  浙江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下称“浙里惠民保”)搭建“1+4+X”的制度框架,构建了全国首个惠民保运行指标体系,保障责任有效衔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2022年,浙里惠民保全省参保人数近3000万人,参保率53%,续保率达82%, 56.26万名困难群众由政府全额出资投保,通过医保个人账户参保人数超800万人,占比达35%。据统计,2021 年理赔 45万人次,人均赔付6153元,单人最大赔付142万元,综合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特别在山区 26县,以丽水为例,自负费用20万元以上人群减负比例达41.24%。

  试点一年多来,浙江辖内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按照“一个机制引领,两个维度推进”顺利推进,实现保费收入约4亿元,承保件数约8.8万件,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约8000件,实现“零举报”“零投诉”,在保险保障总量、保障总人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人数上实现“三个全国领先”。浙江银保监局协调推动试点保险公司加入杭州市网约车行业党建联盟、浙江省快递行业协会等,惠及浙江“滴滴出行”等平台司机超过4500人次,保费收入384.5万元。

  在保险支持货运畅通和汽车消费、加强服务行业涉疫保障、农业保险提质扩面、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险、搭建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和助力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等方面,浙江财险公司呈现出全方位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

  另外,目前浙江银保监局协同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开通了浙江省投标保证保险业务系统,辖内27家财险公司正积极推进保证金领域改革,保险替代保证金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诉讼保全、关税、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如建设工程领域的保证保险可当天申请、当天出单,凭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24小时内赔付到账。湖州、嘉兴等地通过共保体模式,促进市场有序竞争;金华实行与信用评价结果挂钩的差异化费率;衢州、嘉兴开展建设工程综合保险,为建筑企业提供“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服务”的一条龙保险服务。1至8月,浙江辖内累计通过保险替代各类保证金金额达2275.1亿元,为企业减负78.5亿元,惠及企业76.7万家次。

  十年来,浙江金融业率先形成联合授信、会商帮扶、化圈解链、改革化险等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首创股东股权透视化管理、大额风险穿透识别等监管工具,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46万亿元,不良率降至0.67%。

  为全国金改先行探路

  浙江农信的4100多个营业网点、1万多家丰收驿站、2万多个村级金融服务点,延伸到全省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2022年4月,浙江率先迎来全国省级农信联社改革“第一单”。

  由省内全部法人农信机构入股组成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保持省县两级法人地位。浙江银保监局在推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秉持赋能改革、增量改革、提升改革,强化浙江农信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

  “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战略规划、科技建设等后台支撑。‘联合银行’模式对于实现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相统一、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传承发扬农信文化、保持具有农信文化基因干部队伍稳定等关键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包祖明介绍,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服务功能,借助省级平台规模和人才吸引优势,全面提升全系统整体金融服务和核心竞争能力。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后将适时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

  深化改革赋予其支持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的历史使命。“联合银行”模式后,全省农商银行系统总资产占全省银行业的18.05%,各项存款余额占比19.16%,各项贷款余额占比14.69%。涉农贷款余额1.64万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26.6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6万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24.57%。不良贷款率0.84%,在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中处于最低;资本充足率14.41%,拨备覆盖率506%,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浙江金融业的另一项改革亮点工程是以“平台+大脑”理念,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破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流程不通畅”问题。浙江银保监局牵头建成“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向机构集中输出标准化公共数据、智能化数智应用和线上化服务场景,上线近三年,累计支持交易超5万亿元,94%的贷款为普惠小微贷款。

  目前该平台已打通57个政府部门公用数据,建成全国首个专供金融行业使用的“金融专题库”,浙江银保监局协同省发改委、大数据局等10多个部门建设了22个场景体系,如不动产抵押网络化场景率先实现省内全覆盖,支持线上异地办理,时长从原来5至8天压缩到4小时内。通过平台,金融机构既可以无感调用数据,也可以自定义算法模型批量开展业务。至8月末累计预警20余万次,有效压降风险贷款近30亿元、挽回资金损失超7亿元。

责任编辑:admin